Essay约有六、七种类型(叙述性、比较性、分类性、步骤性、因果性及辩论性等)。写法上虽不同,但是写作原则倒是遵循以下原则(除开头、结尾外):
- 一段只探讨一个论点 (作者的看法或观点)或一件事 (合约、会议延期、预约内容、订单确定等)。
- 每一个论点必须跟主题有「直接关系」。(假设主题是「如何吃出健康」,跟「运动」、「压力」、「嗜好」等论点没有直接关系。)
- 每一个论点一定要补充说明、解释或举证。
- 同样的,每一个补充说明(所谓的「次点」)也必须跟该论点有「直接关系」。
这四点原则点出三个essay写作元素:「主题」、「论点」、「次点,决定我们所写的内容是否会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「看得懂」。假设,针对某个题目,我们有三个论点(‘three’ is a magic number),下面说明这三点的架构:
论点1论点2论点3
1-1 2-1 3-1
1-1-1 2-1-1 3-1-1
1-1-2 2-1-2 3-1-2
1-2 2- 2 3-2
1-2-1 2-2-1 3-2-1
1-2-2 2-2-2 3-2-2
1-3 2-3 3-3
1-3-1 2- 3-1 3-3-1
1-3-2 2-3-2 3-3-2
这个表列反映essay(不管是长至数页或短至一段)两个主轴:如何将作者的观点「结构化」(将对应到主题的论点分类) 和「系统化」(论点和次点的垂直整合)。
- 首先,将题目范围缩小到某一部分,因为愈小范围的题目愈容易找到支持论点和证据。
- 接下来,决定论点。校内写作或考试,一个主题搭配三个论点,每个论点各一段,外加「绪论」一段和「结论」一段,共五段(其他对外或内部使用的报告或提案,则不限于三个论点) 。若是论文,每一个论点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章节或标题。
- 论点下面就是所谓的补充说明部分(例如:“ 2-1 ”及其次点“ 2-1-1 ”),如何找到「有关联的」次点来说明、解释和支持论点可能比找论点难,这牵扯到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,譬如,某些看法或意见在中文里是不需要再进一步解释。例如:「你不好好念书,就完蛋了!」– (并未解释「不好好念书」和「完蛋」的关联性!)「你再不积极点,就娶不到老婆了或嫁不出去!) 」– (同样的,并未解释两者的的关系!)
所以换到英文时,你自然也不会去说明为什么「不念书」或者「不积极」会下场不好。糟糕的是,如果你许多的看法都是类似这种「没有为什么」的表达,你更不容易找到适当的「次点」来补充,因为有可能你会认为它们是「理所当然的」。所以,论点必须结构化之外,如何找到适当的次点来说明、解释和支持论点也是学习写作很重要的一环。需要论文代写?
要在写作中兼顾论点「结构化」和「系统化」,有两个方法:
第一、由上而下法 (Top Down Approach):
从大方向(现象、趋式、机制、文献回顾等)找出主题,再往下找论点和次点。这种写法一般人常用,但重写或离题的机率相当大,因为「主题→论点→次点」这个先后顺序一旦建立后,定了主题不一定有相对应的论点,则必须改主题(这倒不难),但某个论点没有适当的次点来说明时,更换论点必须顾及到新论点跟主题的相关性,是不是也要换主题?如果是,新的主题和其他论点的相关性还是一致吗?由上而下的写法较适合组织能力强的人,可以很容易看出整个写作的横向和重向,或者,写作的内容和结构经常是大同小异,例如,例行性的报告。
第二、由下往上法 (Bottom Up Approach)
既然写作架构,强调主题需要靠论点支持,而论点需要靠次点来说明,显然,次点是整个架构的基础。因为次点确定后,就容易归纳出论点,只要论点和次点的系统建立起来,整个写作架构就稳了。因此,将拟大纲的顺序改为「主题→次点→论点」,用主题先搜集可能的点子,在抽丝剥茧分类出次点和论点,这是值得尝试的方法。
essay要拿高分和以上所提结构很有关联。如果你写不太好,相信我,一卡车的人都是如此,问那些出国念书的人,文法好、句型超正点、上课又听懂,quiz或作业就能拿高分吗?这一直都是个谜,不是吗?